今天是    ·设为首页 · 加入收藏
首页 中心概况 党建工作 疾控信息 疾病防制 健康教育
全文检索:
六月防病提示
  发布时间:2024-06-04 被阅览数: 次 来源: 办公室  
 

  端午临中夏,时清日复长。随着气温升高,各种病原体生长繁殖的速度加快,各种疾病接踵而至,因此我们需要格外注意防范。在这里提醒大家在享受大好时光的同时,应注意防范手足口病、登革热、百日咳、恙虫病等疾病。  

  01 手足口病 

 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儿童常见传染病,多发于6岁以下儿童。多数患儿以发热,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,手、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、疱疹为主要临床表现。随着气温的上升和儿童户外活动的增加,手足口病病例数可能会逐渐增多。我市手足口病一般在4-7月流行,当前已处于流行期。预防措施:1.接种EV71疫苗能预防EV71型病毒所引起的手足口病,可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生。鼓励儿童在12月龄前完成全程接种。2.应养成勤洗手和正确洗手的好习惯,儿童及其看护人饭前便后、外出后要洗手;勤换、勤洗、勤晒衣服和被褥,居室经常通风;奶瓶、奶嘴及孩子常用的餐具、玩具应经常清洗消毒;不要让儿童喝生水、吃生冷食物。3.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、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。避免接触患病儿童,避免与患病儿童共用餐具、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,防止交叉感染。4.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,小儿应及时就医,及早隔离。小儿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,可放在日光下曝晒;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,保持空气流通。  

  02 登革热 

  登革热在中国主要流行于南方地区,每年6月-10月是登革热的高发流行季。尤其是南方地区,气候温暖湿润,适合蚊虫繁殖,加之与东南亚等登革热高发区邻近,增加了输入性病例引发本土疫情的风险。进入6月,随着气温的稳步攀升,媒介伊蚊开始大量滋生,这为登革热的传播和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。因此,需警惕登革病毒感染。 预防措施:1.伊蚊多在白天活动,高峰在早上8-9点及下午5-6点,成蚊喜欢阴暗、潮湿、不通风的环境。在蚊虫出没频繁的时段避免在树荫、草丛、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,外出尽量穿着浅色长袖和长裤,减少皮肤暴露。2.环境整治,翻盆倒罐,清除积水,清除蚊虫孳生环境,使用蚊香、诱蚊灯、杀虫喷雾等多种方式进行驱蚊灭蚊。3.从登革热流行区返回后14天内,密切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,特别是发热、头痛、关节痛等,如果出现疑似症状,应立即就医,并向医生说明近期旅行史和可能的蚊虫叮咬史。  

  03 百日咳 

 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为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,人群普遍易感,婴幼儿更加易感。患儿年龄越小,出现并发症和重症的风险越高,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,而对于婴幼儿,感染百日咳鲍特菌的父母或其他同住人员是最主要的传染源。该病病程较长,典型病例可表现为持续2—3个月的咳嗽,故称为“百日咳”。随着疾病监测敏感性的提高,近期,全国百日咳疫情较往年呈现上升趋势,报告病例数明显增加。随着6月气温攀高,细菌活跃,需要注意防范百日咳鲍特菌感染。预防措施:1.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要求,适龄儿童应在3、4、5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次含百日咳成分疫苗,未全程接种的适龄儿童应尽早补种。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降低婴幼儿发生百日咳重症和死亡的风险。2.做好个人防护。佩戴口罩是预防百日咳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,可有效减少病原体传播,特别是家长出现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,近距离接触照护婴幼儿时应科学佩戴口罩,降低婴幼儿的感染风险。3.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,勤洗手、常通风、清淡饮食、注意合理作息、适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。  

  04 恙虫病 

  恙虫病,又称丛林斑疹伤寒、恙螨传染立克次体病,是由恙虫病东方体(原称恙虫病立克次体)所引起的急性发热性斑疹伤寒样疾病。恙虫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,恙虫病病原体贮存宿主为鼠类,传播媒介恙螨幼虫。恙虫病特征性临床表现为发热、焦痂、局部淋巴结肿大、皮疹、并发器官功能衰竭病例可致死亡。本病一般全年散发,但亦可引起流行,我市多发生于夏、秋季,以6-7月为高峰。  

  预防措施:1.户外活动时,尽量避免在草地坐、卧,户外工作时必须扎紧衣袖口、裤脚口,必要时涂上防虫剂(如邻苯二甲酸二苯酯或苯甲酸苄酯);2.离开草地后及时拍打衣物,尽快换衣洗澡,重点检查踝关节周围、腋窝、腘窝、腹股沟等处,避免被恙螨幼虫叮咬,从而防范恙虫病的发生;3.从事野外活动返家后,如出现恙虫病疑似症状,应立刻就医,并告知医生相关活动史,以供临床诊断参考。

打印本页 | 关闭窗口
 

Copyright 2013 WWW.JXGZCDC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
通讯地址:赣州市章江北大道6号 邮编:341000 (建议使用1024×768分辨率 IE6.0以上版本浏览器)
赣ICP备14002110号-1